边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

来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完善人才评价体系 本科阶段的人才教育仍然以应用型为主,部分高校虽然进行了综合性的改革,但是本科阶段培养出来的人才只有具备相关行业的

(二)完善人才评价体系

本科阶段的人才教育仍然以应用型为主,部分高校虽然进行了综合性的改革,但是本科阶段培养出来的人才只有具备相关行业的从业标准,才能确保市场竞争力,进而提升高校的社会评价。当前,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对本科开展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标准并未细化,因此边疆地区高校必须结合本校情况出台个性化的人才评估体系。一方面要提升人才的理论水平,确保人才对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还要强化人才的实践能力,对他们进行技能培养,使其能够缩短适应岗位的时间。边疆地区高校一定要进行人才评价机制的细化,确保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改革力度

继续维持原有的教育模式可能会直接导致边疆地区的高校教育失败,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高校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对相关问题的改革采取了一定策略。但是从改革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改革浅显的问题,部分深层次根本性的矛盾并没有触及,只是停留在表层。以人才培养体系为例,边疆地区高校虽然已经意识到了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大多以机械性地延长课程时间作为改革方向,对实践课程的内容和教育方式仍然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变革,这就导致对学生的教育只是换了一个场所,仍旧延续着传统落后的教育体系,这种“隔靴搔痒”的教育方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因此,边疆地区高校必须下定决心,对改革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创新,可以借鉴东部发达地区的先进教学经验,但是切忌盲目照搬,要根据自身状况进行个性化改进。

(四)组建高质量教师团队

高校的教育水平与教师团队的素养有直接关系,高素养的教师能够给学生带来社会前沿技术,也能够通过人格魅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边疆地区在进行高校改革时必须将提升教师竞争力作为改革核心之一。首先,教师必须有较强的实践水平,尤其是对于所教授专业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将理论知识结合社会实践进行讲解。其次,要具备较高的授课水平,确保把高深的理论知识浅显易懂地传达给学生,并且调动起学生的自主探索热情。为此,边疆地区高校在进行教师招聘时,必须严格限制老师的专业和实践经验,必要时可以通过与东部高校联合办学的形式提升教学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边疆地区高校承担着当地人才培养的职责,而人才培养必须立足于当地状况,这样才能确保为边疆地区脱贫致富组建扎实的人才队伍。边疆地区高校改革要求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较高的职业技能。但是,边疆地区高校进行优化升级起步较晚,当地社会情况复杂,这就为高校的改革增加了较大的阻力。边疆地区高校改革应当以充分了解当地情况为基础,满足边疆地区的特殊要求,与当地社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1]姚娇娜,黄龙斌.地方高校志愿者社会实践服务路径述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6,01:66-67.

[2]杨先英,李伟湛.服务区域支柱产业的地方高校工业设计平台构建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01:107-111.

[3]高峻岭,王妍莉,马启龙.西部地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2:99-103.

[4]崔虹云,尚东昌,陈新.地方高校理工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6,04:68-69.

[5]胡少明.内地高校大学生边疆就业的适应性成本与控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2203:58-61.

[6]李全华.地方高校图书馆双转型与社会职能拓展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7,61S2:1-4.

[7]罗明东.“双一流”驱动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品牌大学建设理念及战略选择——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8,3305:1-11.

[8]李严锋.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物流管理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创新与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3904:180-182.

[9]孙记.法学本科教育与大数据时代——以落实地方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为主的分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6:28-29.

文章来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网址: http://www.zgbjsdyjzz.cn/qikandaodu/2021/0314/396.html



上一篇: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建设现状研究以云
下一篇: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渗透家国情怀素养的策略研究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投稿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编辑部|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版面费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论文发表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