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外关系史研究(3)

来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断代史的专题研究与专门史型的通史编纂是很不一样的学问。但是,后者一定得有前者的训练。中外关系史内涵异常丰富,涉及考古学、历史语言学、语文

断代史的专题研究与专门史型的通史编纂是很不一样的学问。但是,后者一定得有前者的训练。中外关系史内涵异常丰富,涉及考古学、历史语言学、语文学、民族史、边疆史、比较文学、外国史、海洋史、艺术史、宗教史、汉学史、军事史、科技史等分支学科,每一分支学科领域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推进相关研究。一是分支学科的推进。有些分支学科研究者和发表成果较少,可以进一步推进。二是要提倡综合研究,微观研究要有宏观意识,宏观研究要有微观基础。

在全球化时代,中外关系史学是一个具有高度现实关怀的学科。“一带一路”的文化底蕴与历史背景,也需要从中西文化关系中探寻。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而言,中外关系史研究对于当下世界思想文明互鉴具有重要意义。人类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肇始于莽原时代,碍于自然条件,其规模和形式都受到很大限制。进入文明社会,特别是国家产生后,人类的交流和互动,便受到自然、社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近代以前规模最为宏大的文明交流之路,就是亚欧大陆(包括非洲东部地区)之间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在这个文明交流的历史大舞台上,由东而西和自西徂东,双向互动。

中国文明具有自身的特色,世界各国文明都有自己的个性,同时又有共性,这是文明交流与互鉴得以展开的逻辑基础。中国文明的特色是什么呢?从制度层面说,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职业官僚制度即从军功爵、察举征辟到科举制的人才选拔制度,包括土地买卖在内的发达的商品经济,德主刑辅、礼法合一的国家治理体系,共同构成了文明的特色。经济与社会上,中国传统社会是流动的,所谓“贵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爱拼才能赢”,就是现实生活的写照。活力充沛的社会,需要一种思想的约束。于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特别强调家国天下,即所谓儒家社群主义(Confucian Communitarianism)。

但是,西方中世纪的历史与中国完全相反,马克思称之为硬化了的地产结构、凝固化的政治结构。由于资本主义的兴起,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及工业革命逐次登场,资产阶级高扬个性解放的大旗,走出中世纪的步伐逐渐加快,西方政治上的等级制、经济上的庄园制以及教会神权对思想的垄断,也逐渐瓦解,但是,“群”的利益和权利无形中受到了漠视。在全球化时代,个人权利的过度张扬,却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社会的稳定,需要予以平衡,否则将损害人类整体的利益,也终将损害每个个体的长远利益。从这个角度说,中华文明所高扬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以和为贵与仁义为本的儒家思想,对于解决当前世界性危机,都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就中国自身情况而论,也需要从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历史中,发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想、组织和制度资源。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张国刚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文章来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网址: http://www.zgbjsdyjzz.cn/zonghexinwen/2021/0715/535.html



上一篇:近年来元史研究新动向
下一篇:燕山大学举办东北亚古丝路文明研究中心新型智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投稿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编辑部|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版面费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论文发表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