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2)

来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4.1 坚持立德树人,增强价值观认同教育,构建高校协同育人机制 (1)通过营造良好的民族文化和人文关怀氛围,提升大学生的情感认同。首先,高校可以

4.1 坚持立德树人,增强价值观认同教育,构建高校协同育人机制

(1)通过营造良好的民族文化和人文关怀氛围,提升大学生的情感认同。首先,高校可以借助校团委、学生社团等组织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大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其次,要充分发挥网络、广播、报刊、雨课堂等媒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最后,要深入了解关心学生们的情感、生活和学习状况,及时开展交心谈心,引导他们正确表达自己的诉求,帮助少数民族学生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

(2)通过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加强大学生的认知认同。首先,要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文化水平,订阅适合他们的读物、教材;其次,要积极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在充分发挥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改进教育方式,最终使他们能够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3)通过拓宽教育活动途径,强化大学生的行为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首先,要充分利用各学院的党建社团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等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次,要积极开展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各类党建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志愿服务、专题讨论等教育活动,为学生们营造话语权和舆论监督权提供渠道。

4.2 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课堂

(1)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之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课堂教学内容相对乏味,教学模式固定单一等问题教育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摆脱以往教学模式的束缚,实现教学模式的调整,才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可由单向灌输式教学转为互动式教学,把授课式教学调整为研讨式教,如尝试采用“MOOC+SPOC”模式、课程思政、对分课堂、翻转授课、网络课堂等模式教学。

(2)结合高校实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五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一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和实践结合;二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同“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联系在一起;三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近现代历史事件相结合,唤醒大学生努力践行,勇于承担振兴中华,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四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日常道德规范以及公民道德修养的内容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相结合;五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相结合,依照“形势与政策”课程特点,增强大学生了解时政的意识。

4.3 凝聚各方合力齐抓共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大、中、小学一体化”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其本质是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就高校而言,既要多关注中、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又要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拓宽延伸思想政治理论课灌输渠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大脑。在学生的成长过程内,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三方处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之下,家庭和社会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延伸,只有三方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发挥各自优势,达到取长补短的功能。

(2)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探索学校内部资源,还要充分运用外部资源。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是一项系统化长期工程,不可急功、盲目跟风,需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整合社会各类资源,从而形成人人都参与的良好氛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社会各阶层共谋对策,切实做到心朝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禁得住考验的人才。

4.4 坚持机制问题研究导向,创建有效载体的集约路径,开创“微时代”资源整合路径

(1)思想政治教育应紧扣“新时代”这一时代主题,结合实际在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座谈和宣讲,让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加深对核心知识的体会和感悟,主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做服务、谋创新、建载体。同时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贯穿于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每个方面,最终整合、凝聚、升华为大学生磨砺意志品质、发挥创造活力、提升实践能力的机动纽带。

文章来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网址: http://www.zgbjsdyjzz.cn/qikandaodu/2021/0104/357.html



上一篇:边疆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与方法创新
下一篇:没有止境边疆的科学 ——《科学:没有止境的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投稿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编辑部|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版面费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论文发表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