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建设现状研究以云(3)

来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政府部门、学者对民族文化的普查、整理、支持 早在上世纪30年代,国立中山大学内迁澄江时,学者们便对松子园彝村、石门苗寨等地进行田野考察

(二)政府部门、学者对民族文化的普查、整理、支持

早在上世纪30年代,国立中山大学内迁澄江时,学者们便对松子园彝村、石门苗寨等地进行田野考察,并留下不少的文字调研成果。上世纪80年代,政府及学界亦高度关注松园村的民族文化活动,如:玉溪行署文化局戏曲志编纂组到当地对太平花灯进行初步调查,搜集整理唱腔58首、器乐曲16首以及舞蹈套路形式等,并编印16开本《澄江松元彝族太平花灯资料》的内部资料加以保存;2005年,太平花灯申报批准为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建立了电子档和书面文字资料,随后,省文化厅、省民委和市文化局先后命名杨世清、杨树林为太平花灯传承人;2017年,松元太平花灯入选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在云南省文化厅、省非遗保护中心及玉溪市文化广播电视局等各级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玉溪市文化馆编纂并出版《松元太平花灯》一书,对太平花灯做出较为全面的资料整理。关于其他民族文化,各级部门也展开了积极支持,松元彝族草狮子舞也得到较多的关注,玉溪市将其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艺人王秀英女士被玉溪市授予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民族刺绣方面,澄江县“醉美彝绣”民族刺绣培训班持续开班培训。通过这些措施,海口镇的民族文化活动得到较为有效的保护。[10]

(三)基层文化工作者在民族文化传承中做出的努力

在海口镇民族文化传承中,广大人民群众为传承和保护海口镇民族文化尽心尽责,特别是非遗传承人、民间文化工作者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海口镇广大群众绝大部分热爱花灯戏,部分中老年观众甚至达到逢戏必看的程度。街头走访,也时常可见老者拉二胡、弹四弦、唱花灯的场景;部分青年朋友也积极加入到表演行列。目前,太平花灯、草狮子传承人年事已高,但是他们积极热心寻接班人,将所学技艺传播给年轻人,也积极配合社科工作者,接受访谈调查。以本次调研为例,戴国元等老艺人听闻有科研团队调研太平花灯,于早晨9时赶到松园村委会,久久等候。本团队赶到开始访谈之后,细心耐心回答团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带领参观民族文化广场、传习所等场地。[11]正是由于老一辈传承人的积极奉献,古老的民族文化才能得以传承、整理。海口镇亦有张玉祥老人为代表的杰出的民间文艺工作者。张玉祥年轻时长期担任海口镇文化站站长,工作之余,积极对海口镇民族民间文化进行整理。退休之后,退而不休,亦以更加充裕的时间投入到民族文化整理的工作中,目前已撰写《海口镇民间故事集》 《澄江县少数民族民歌选》 (待出版)等文集,并亲临实地录制《彝族祝酒歌》 等光盘。[12]

三、困顿与求索:海口镇民族文化传承中的问题与思考

(一)现存问题

1. 政府工作者与乡村文化工作者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和理解

近几年来,海口镇政府在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方面已经做了许多工作,民族文化的普查、记录与传承不仅需要政府和高层次文化工作者的参与,而且需要土生土长的乡村文化工作者的参与。因为,乡村文化工作者更容易接触到老一代的民俗文化传承人,更能深入地了解到各种民俗文化中“隐秘”的内容(因大多数民俗文化是以家族形式传承,很多传承人不愿意对外人讲述民俗文化中深层次的内容),也更能理解当地民俗文化的内涵。然而,我们在实际访谈过程中发现,政府工作者和乡村文化工作者之间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隔阂。

从政府方面来看,当地政府缺乏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长远规划,没有建立专项资金对该地区民族文化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记录。因此,政府的工作与乡村文化工作者的工作有时不能做到同步,当政府不关注某一民俗的发展而乡村文化工作者又在对这一民俗开展工作时,政府几乎不会给予乡村文化工作者相应的支持,这就影响了政府在他们心中的形象、增加了他们对政府的误解、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在乡村文化工作者方面,首先,部分乡村文化工作者不能正确理解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和当地政府的工作办法,在当地政府没有形成科学的文化发展办法的情况下,乡村文化工作者在相关经费的申请、相关政策的帮助方面存在索要经费过高、要求帮助逾规等问题;其次,个别乡村文化工作者比较注重自己独特的想法,不能与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不能体谅政府工作人员的难处,不能根据政府的切实需要进行相关工作。

文章来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网址: http://www.zgbjsdyjzz.cn/qikandaodu/2021/0314/395.html



上一篇:近现代边疆外文地方文献的整理选题与特点把握
下一篇:边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投稿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编辑部|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版面费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论文发表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