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开发的几个问题(4)

来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边疆地区的一个小动作都极易引发国际关注。“事实反复证明,境内外敌对势力从来不会放弃对中国进行颠覆和分裂的图谋,反分裂反渗透的斗争是长期的

边疆地区的一个小动作都极易引发国际关注。“事实反复证明,境内外敌对势力从来不会放弃对中国进行颠覆和分裂的图谋,反分裂反渗透的斗争是长期的。”①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民族工作文献选编(2003—2009年)》,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第368页。警惕西方国家的强势意识形态渗透,维护我国民族文化安全日益成为重大的政治任务,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尤甚。

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开发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与内陆地区相比,在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要开发这一地区的文化资源,必须正视其特殊性,从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文化产业,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加强文化安全意识教育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开发之路

生态环境是民族文化生成的物质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孕育和滋养出健康的文化资源,走文化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协调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获取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发展而来,反映特定时空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文化生态是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可以说,自然生态环境塑造了民族文化,保护民族文化资源更重要的是需要保护好所产生的文化系统和自然生态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生态文化的新时代树立绿水“青山”的意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②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163页。只有有效保护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文化生态环境,才能真正继承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这一地区的文化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等待我们的将的文化的“沙漠化”。对于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如果发展过程中只是一味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对民族生态环境和文化多样性生态的保护,那么我们将丧失民族文化发展的最宝贵空间,最终将导致民族文化发展走向衰退和消亡。文化资源的开发不应以眼前的局部利益换取长远的生态环境利益,应走文化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之路,实现文化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二)开发与保护并重,走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文化产业作为经济文化的有机结合,具有自然资源消耗少、投入成本低、可持续发展等优点,可以实现生产资料、生产要素以及各类资本的优化组合,它无疑是保护和开发边疆地区文化资源的首选。“文化产业是以文化资源为基础,文化创意为核心,文化科技为动力,充分发挥人的智慧,进而创造财富与就业的新兴产业”。③黄永林:《从资源到产业的文化创意》,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页。“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实质就是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价值实现过程”。④范建华:《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新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56页。边疆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在服从和服务于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的需要,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的基础之上。发展民族文化产业,能改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减少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依赖和消费,将物质资源要素依赖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应转变为非物质要素。

通过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内涵挖掘、创新改造和创造发展,将无形的少数民族文化符号和元素转化为可利用的文化资源,形成新的文化产业形态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好的文化产品一旦被市场接受,还将具有收益稳定和持续性增长的特点。与此同时,伴随着文化产业规模的扩大和产品质量的提升,由文化产品创新所产生的外溢作用,在提升本地文化产业技术水平的同时,也可以具有地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形成一种集文化资源保护、技术创新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一体的集约化发展模式,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提供内生发展动力,在实现文化资源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同时做到文化资源的创造性使用和创新性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网址: http://www.zgbjsdyjzz.cn/qikandaodu/2021/0313/388.html



上一篇:云南边疆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分析以边疆五所
下一篇:近现代边疆外文地方文献的整理选题与特点把握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投稿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编辑部|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版面费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论文发表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