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边疆民族一个跨越三十年的视觉样本(10)

来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延边橡胶厂工人在休息日经常作体育活动以锻炼体质,这是该厂女子排球队和延边亚麻厂女子排球队正在作友谊比赛》,1954 年。图片来源:李媚、王璜

《延边橡胶厂工人在休息日经常作体育活动以锻炼体质,这是该厂女子排球队和延边亚麻厂女子排球队正在作友谊比赛》,1954 年。图片来源:李媚、王璜生、庄文骏(主编):《庄学本全集》,第686页。

《快乐的朝鲜族小学生上学去,延边朝鲜族学龄儿童95%以上都有入学的机会》,1953 年。图片来源:李媚、王璜生、庄文骏(主编):《庄学本全集》,第690页。

庄学本也善于用镜头营造边疆人民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主观感受,例如幸福、团结和希望。这类照片往往由“未来的主人翁们”来表演,例如蒙古族小朋友在滑梯上开心游戏的情景,或者在妈妈怀抱中触摸花朵的朝鲜族小姑娘。下面要谈到的这张照片则以三个穿着校服的朝鲜族小学生作为主角:孩子们正带着坚定的表情向镜头走来。夏季的风吹拂着她们短短的额发,把她们胸前的红领巾掀到一边。中间的女孩子右手夹着一本书或者练习册,使她的形象更紧密地与一种普罗的受教育权利联系在一起。对一些观众而言,这或许是一张“摆拍”氛围明确、图像语言直白又有着强烈“宣传”嫌疑的照片,然而如果我们认识到在“革命浪漫主义”的脉络里,文艺作为一种再现形式,并非要反映实际,而是要介入现实、指导实践,那么就能明白这张照片想要召唤起的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新时代的新一辈面对着无限开阔的天地,拥抱大有可为的明天。

此时的庄学本已走向了另一个范式:他接受摄影作为一种载体在艺术和政治的双重任务,并力求使客观的社会生活和主观的真情实感达到统一。他的作品也因此具有了鲜明的公众取向,并以一种大众化的、关注政治的姿态与社会现实密切联系。无怪乎我们总能在其中意会到庄学本对政府的各项政策与号召的呼应与体现。而这种主动的揣摩与拥抱,又在传达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以社会集体为取向的价值观的同时,为他的照片带来了明显的教谕性格。与此同时,庄学本运用社会主义美学的视野与方法论,在边疆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边界,甚至可以说创造了新边疆本身。

五、结语

晚清时期,列强改变了中国在东亚政治秩序中的地位,这种变化成为中国“民族国家化”的动力,也导致了近代中国的革命政治势力对包括“种族革命”“民族国家”等模式在内的西式近代化的奋力模仿。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中国政治传统中的多元性和原来相对主权观念下的多层次辐射状疆域关系,必须在近代意义上实现内政、外交职能分工和领土属性的内、外权责分离,直接导致传统中原帝国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缘地带以及少数族群政治成为国家事务中需要谨慎处理的核心议题,也使实现内蒙古、新疆、西藏等边地的“内政化”成为20 世纪不同的中央政府都积极投身的政治主流。

庄学本的摄影实践让我们得以从视觉文化的角度关照20 世纪30 年代至60 年代的政治史、社会史、文化史。他的特殊之处并非在于将不同阶段的边疆与国家可视化,而在于提供了更加绵密、细致的观察脉络,让我们不仅可以探索与理解摄影在建构现代中国的“民族国家”身份中所扮演的角色,还可以反观视觉秩序和逻辑的生产条件、生产过程如何与历史结构紧密呼应,以及历史演进过程中的新模式和新能量如何影响文化生产方式的形成和转换。庄学本在不同时代中主动地或被动地承担的历史责任,也让我们理解了不同时期社会文化所面临和期待解决的问题。

即便如此,在历史潮流的起伏与摄影范式的转换中,仍有些东西是持久不变的——例如庄学本对边疆地区与少数族群所抱持着深切感情。从这个意义上说,庄学本的追求似乎从来没有改变过,他努力争取的,是廓清一种属于边疆的平等视野。也正是那样一种赤诚的实践,让他镜头下的面孔和身影具有了持久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注释:

①参见李媚、王璜生、庄文骏(主编):《庄学本全集》,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760—763页。

②参见葛兆光:《何为中国:疆域、民族、文化与历史》,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③有关论述见刘晓原:《边疆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14页。

④参见吴启讷:《边疆政治与中国的近代转型——对中国近代史上边疆、族群历史书写的再思考》,载《原道》2016年第4期。

⑤有关论述见刘晓原:《边疆中国》,“前言”,第xv—xx页;葛兆光:《何为中国:疆域、民族、文化与历史》,第57—68页。

文章来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网址: http://www.zgbjsdyjzz.cn/qikandaodu/2021/0518/470.html



上一篇:清朝直省藩部二元结构下的边疆治理经验
下一篇:说话瓣膜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投稿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编辑部|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版面费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论文发表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